- 古典组
流行组 - 作品提交:4.15—7.15
作品提交:4.15—7.15 - 专家评定:
专家评定: - 2020.7.1-8.1
2020.7.1-8.1 - 网络
评定 - 专家
颁奖

- 虫虫钢琴
- >
- 原创音乐
大型双主题赋格曲
13
号作品
古典组








作品说明 显示全部
-
大家都知道赋格钢琴作品是一种在声部对位处理上较难写作的钢琴曲类型,而多调性赋格写作就更难一些,因为一方面要顾及可听性,又要顾及各声部间调性与变音的处理,还要顾及到赋格曲的曲式结构。并且对自己进行了一个挑战,整首作品完成仅花费7小时时间(打谱排版时间除外)所以希望大家喜欢这部作品!
初赛环节:评委否决区
目前尚未有评委否决该作品。
评委点评
评委:lbg 2020/8/8 8:43:31 | |||||||||||||||
|
|||||||||||||||
试听里都是断奏的articulation给人听感上造成了很大的误判,反复听几遍其实是写得挺棒的作品。 |
评委:半璧 2020/8/1 4:21:30 | |||||||||||||||
|
|||||||||||||||
总体很不错,可惜对我来说有一些不够出彩了 |
评委:流行追梦人 2020/7/29 9:55:21 | |||||||||||||||
|
|||||||||||||||
* 本曲虽然本人给分数低于8分,但因有特别说明,还是做一点评语。 【评语】 值得说两句。在以往的虫钢大赛中,在谱面上出现如此详尽的分析性文字还是第一次见,以往作品中最多也只是达到和弦标记、演奏方法注解的程度,对作品自身的分析这件事,如无特别需要(如采用了自创的特殊技法需要专门说明)的情况下,应该是交给评委来(心目中自行)完成。本曲感觉是,如果“裸参”即只有乐谱部分、去掉所有分析来参赛,无论从音响上评价还是逻辑、创意上评价,都大约不会比14号作品高到哪里去——因为它本质上与14号作品是同质的,虽然相较14号逻辑严谨得多、理性得多,若乎作为作业、考试可以一定能取得非常优秀甚至满分成绩,但这毕竟是创作竞赛。这样的创意(20世纪)、音响,放在创作竞赛的语境下,是未免显得陈旧、迂腐的。 自我分析这件事,我《阐释集》里面是有前例的。不能反对,但也不支持“言过其实”的情况,本曲恐怕就属于这种情况了。无论任何风格,首先应该是先闭着眼睛,过耳朵去评价,再看分析。因为在当代,无论是复刻的古典音乐还是新鲜风格的创作,乐谱的意义其实是被削弱得极其低的,基本上靠音频说话,特别是当乐谱“言过其实”自作分析的时候,对评委也是一种干扰。本曲遗憾还没有达到纯耳评价能悦耳或感受到有趣的程度,于是原本“锦上添花”的自我分析便沦落为“自我掩饰”了。本曲无论从音响上还是分析上,我听到的、看到的,更多是“掉书袋”多于真挚考量——其实本质上与14号作品差异不大。 相信作者没有如下我提到的这种心理,毕竟是个考试习作,但必须点出,其它作者其它场合如有这种心理,在创作比赛中都是绝对要不得的:“我想我裸参的话只能拿到中档次,那么兴许如果我加一大堆修饰、分析的话,就能侥幸骗过评委拿到高档次了”。分析和修饰是可以有的更可以大肆做的,然而如果裸参的情况下本身就过不了骨,那么做这种事是“锦上添花”还是“自我掩饰”,评委看得一清二楚,适得其反也未是可知。 |
评委:十音 2020/7/25 20:40:46 | |||||||||||||||
|
|||||||||||||||
作者的思路很清晰,自带分析好评! 然而音乐不仅仅是数理逻辑,好的赋格应该是像肖斯塔科维奇和Victorius老师那样又严密听感上又新颖好听。 |
评委:天心琴 2020/7/19 22:28:11 | |||||||||||||||
|
|||||||||||||||
首先制作蛮不错的, 其次准备的也充分。 曲子整体思路清晰。 但是音乐不只是数学。 |
评委:snooz 2020/7/15 12:10:13 | |||||||||||||||
|
|||||||||||||||
首先得说算是优秀级别的作品。 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第一这个自带分析我觉得是在有点尴尬,作曲的应该用音来说话,如果音说不出来,那加了分析也是没用的。所有的描述的这些都不是说,文字说是这样就是这样的,而是音得这么这么写,他才是这样。 然后,两个主题缺乏对比,其实双主题赋格,甚至三主题赋格最重要的就是主题之间有对比,而这开头一样的节奏型令人难以辨认出主题是否进入,以及哪一个主题进来了。 其他的对位上的,因为是自由赋格也不好说啥,不过和声张力线条可以再稍微计划一下,现在偶尔张力会松掉。 |
评委:kluze 2020/7/12 0:08:43 | |||||||||||||||
|
|||||||||||||||
这首曲子硬要说的话,败在一些难以描述的小句子上,比如快速三连音和左手震音等等,我理解作者想借此表达的一种诙谐感,但我仍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
评委:小云朵朵 2020/7/7 15:59:11 | |||||||||||||||
|
|||||||||||||||
自带分析还可以,这么体贴给小云节省了不少时间哈哈哈好评一下。 调性方面有点点不是很满意。emmm怎么说呢,无论是传统的转调还是现代的多调性其目的本身还是在于色彩以及用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在不无聊的情况下强化记忆。你的设计逻辑上没什么问题,一些细节甚至可以说蛮精妙的,然而调性本身的意义以及主题展开的本之目的还是有进步余地的。 说点具体的,比如bar44,45这种类模进的织体,用上写更加鲜明规律的调性对比不是更漂亮么?像bar54,55这样的笨重织体,难道和乐器轻灵诙谐的主旨不矛盾么? 嗯,总之小云自己研究复调比较多一些,还是蛮喜欢见到这样的作品的,想法不错。 |
评委:Victorius 2020/7/6 19:57:56 | |||||||||||||||
|
|||||||||||||||
复制评语: 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两个主题之间缺乏对比,尤其是节奏型,算是一个很致命的伤害;和声的张力也缺乏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不过这个受限于风格,倒也比较次要;最后结尾那段左手的trembolo尴尬简直要溢出屏幕——下次可以考虑多样化的织体 |
评委:清代皇帝 2020/7/4 16:16:29 | |||||||||||||||
|
|||||||||||||||
评语见6楼。(鉴于往届比赛评论消失的情况,复制粘贴在此。) 我觉得这个曲子很有趣,是一个很棒的作品。那么就鸡蛋里挑一下骨头。 当然了,关于复调,我讲的东西也没什么意义,毕竟我复调很烂,所以只能浅显的讲一点关于写作方面的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第一个是,钢琴的织体有点主调化,就是没有“复调”感,当然这个点和VAS说的缺乏对比那个有一点重合。 二个是,个人觉得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有一些单一,不是特别精彩。 三个是,个人觉得不仅仅是和声张力还不够,这里节奏张力也不够,逆行倒影什么的也有在用,不过只是产生了一些音高关系变化,没有在节奏上有什么新的。 四个是,虽然说是一个,“多调性”作品,但是个人感觉,总体的调性布局,有一些问题,曲子有强烈地发展出去的欲望,但是调性总体都还在比较近关系的里面。 五是,我不太确定在一个主题内做内部转调(或者带有内部转调倾向)是否是一个复调习作允许的,当然作为创作的话,并没有不允许,可是这个曲子的主题混乱感还是有的。 大结构是很不错的,每一个段落之间的段落感也是好的。虽然说这种所谓的“结构范式”未必等于优秀,但是这首曲子每个段落能彼此自洽,又彼此关联,这说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还是思路比较清晰的。 唯一的缺陷就是,大结构虽然不错,反映了作者思路,但是在一些小的结构上,不是特别的有讲究。换句话说,就像是写一篇文章,你能很清楚的知道,你要写什么,如何写,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大纲”非常清晰,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许多作品(尤其是网上的作品),大纲乱得一塌糊涂,作曲者自己写到的时候自己也云里雾里,作为听者根本不知道作者要去哪里,因为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这首曲子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非常明确。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情节”方面,就不是特别的明确,小情节虽然要为大纲大结构“服务”,但是小情节也有自己的发展需要,它也需要一些小精彩。 |
网友点评
网友点评
作品信息:
提交时间:2020/4/23 12:08:38
参赛作者:快乐小陆鹿
评委得分:8.25
网友得分:8.95
本届排名:第6名
欢迎为本作品指数打分
- 人气排行
- 热评排行
- 电车开过路口的安全栏放了下来樱... 116
- 炸酱螺蛳粉 86
- 破晓 49
- 飞鱼拭血以绣春 41
- Two Poems of Robert Frost 38
- 浮岛上的漫步 36
- 右手练习曲 36
- 钢琴曲 情境音乐 31
- 【拟淘汰】f小调前奏曲 29
- 大型双主题赋格曲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