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组
流行组 - 作品提交:4.15—7.15
作品提交:4.15—7.15 - 专家评定:
专家评定: - 2020.7.1-8.1
2020.7.1-8.1 - 网络
评定 - 专家
颁奖

- 虫虫钢琴
- >
- 原创音乐
小奏鸣曲
24
号作品
古典组














作品说明 显示全部
-
首先声明我真的是原作者,除非你真觉得这曲子很烂请别打一星……
我试图在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性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它们联系起来,一些共有的材料包括:相似的旋律、大小三和弦的交替、对升C-升F的强调、小三度转调(其实也是由大小三和弦交替派生而来)以及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结尾的呼应。
第一乐章的调号可能需要一些解释。第一乐章用了一些教会调式,调号的标法就比较难弄。在第一乐章中我遵守的原则是以同主音的大调来标记调号(比如D Mixolydian就标两个升号)。但再现部第二主题为了跟作品的调性(升f小调)相吻合用了升f小调的调号。呈示部第二主题的调号则是为了跟再现部相符。
音频是实录的,应该不存在任何可弹性的问题。如果录音和谱子不符请以谱子为准。
初赛环节:评委否决区
目前尚未有评委否决该作品。
评委点评
评委:lbg 2020/8/8 8:39:49 | |||||||||||||||
|
|||||||||||||||
很灵性,作者也很聪明,喜欢这个曲子呈现出来的一种法式的怀旧感,第一乐章有些地方像是拉威尔仿的鲍罗丁,第三乐章托卡塔的痕迹也稍微有点明显,但和声与声部排列上都还可以更精致一些的。 |
评委:半璧 2020/8/1 4:38:19 | |||||||||||||||
|
|||||||||||||||
我个人对这曲子会有感情加成,气场上有种生涩的感觉,我大概还是觉得挺有美感的吧 |
评委:流行追梦人 2020/8/1 0:03:46 | |||||||||||||||
|
|||||||||||||||
本届本人有10首“不予置评”(no comment)——只评分而不写评语的“道具”配额。本作即属其中一首,使用了这一“道具”,因此评语依法缄默。 |
评委:十音 2020/7/25 20:23:38 | |||||||||||||||
|
|||||||||||||||
虽然曲子有8分钟,但是却反复听了好几遍。旋律很漂亮,和声也很细致,整体的气质非常法式。属于为数不多的把技巧和可听性都做的很好的曲子。 另外演奏也很强。 |
评委:天心琴 2020/7/19 22:52:25 | |||||||||||||||
|
|||||||||||||||
开头的动机我挺喜欢的, 演奏也有一定加分。 25小节开始让我有熟悉的感觉哈哈。 |
评委:snooz 2020/7/14 12:15:33 | |||||||||||||||
|
|||||||||||||||
首先,一听就是挺专业的了,所以很多优秀的点我这里就先不说了。很懂琴,很有乐感。 第一乐章似乎两小节的重复周期次数有点太多,可以适当破一下。另外开头的和声是比较张力的,后面偶尔会松掉,可以考虑计划一下和声张力的线条(比如月来越紧张) 第三乐章也有类似的问题(太多两小节或者四小节的重复周期),另外出现在第一拍上面的升fa似乎有点太多了。 |
评委:kluze 2020/7/11 23:24:35 | |||||||||||||||
|
|||||||||||||||
和声大量的对置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走马观花一般第一乐章就过去了。这种感觉并不是太好。 第三乐章的主题让我回忆起一部老电影叫《解放军在巴黎》。那种中国近现代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精彩结合让人叹为观止。 |
评委:小云朵朵 2020/7/7 18:47:05 | |||||||||||||||
|
|||||||||||||||
虽然明白为什么你们那么说,但是小云一点也不觉得这曲子印象派。过于鲜明的主题思路很古典,而和声上主要是砸的太厉害了,你即便用印象语言也被音响盖过去了。所会说,这玩意从时长到结构到具体的细节到底哪里“小”了啊……感觉和刚评过的一首自称“大型”的正好相反orz 你对动机的开发很执着,但除了开头第一次呈示却再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反倒是发展出的一些新鲜素材和意境比较吸引人。多多少少有点找到灵感后就开始勉强自己的感觉。作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何必强求不是吗?www 顺便弹得很棒啊。 |
评委:Victorius 2020/7/6 19:59:54 | |||||||||||||||
|
|||||||||||||||
写的很好的,有好的资源和老师,未来的发展会更好的不是吗 |
评委:清代皇帝 2020/7/4 16:04:26 | |||||||||||||||
|
|||||||||||||||
清新不做作,比外面那些YYJH强多啦。 虽然说句子很整齐结构也很清晰,但是德彪西晚年几个奏鸣曲也是这样很清新、很清晰啊。然后就是几个和声,我感觉像37-44小节、54-58、64-72这几个地方的和弦,很德彪西,甚至就在他的前奏曲里有,然后像副部I大小三对峙这种拉威尔似乎也很少用。拉威尔也还是挺注意终止式的,你这个……不太注意233 这个曲子,如果只有第一乐章参赛,我搞不好要给一个比较低的分数,我这次给的分数,完全是第二、第三乐章加分了。 第一乐章我觉得,11-20小节,41-47这两段,“旋律”用前一段的材料并不合适,没有很好的发展出去。我也不是大师,但是我可以谈一点人生的经验(推了推黑框眼镜)。如果你想保持一个音乐材料继续使用,能用到天荒地老的话,你最好让它的发展、变化都慢下来,你前40个小节,织体、情绪变化都比较强烈。 而且材料上,你抛弃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东西,就是5、6小节那三个噔噔噔,这个东西在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如果我是你,11小节-16小节,我就用5、6的噔噔噔来写,一样可以写出很抒情的旋律。当然我不是你,因此我只能说点我的想法,甚至可能和你的想法是完全相悖的。比如说如果像我这么写了,54小节还能不能像你现在这样写,那又要打一个问号。 然后是25-40,很好,这段我觉得出现的位置合适,材料合理,然后情绪也很妙。这一段织体几乎无变化,但是很得当。35-40这段变化就特别舒服。然而41小节这一段感觉就不太舒服了……这个材料你复读了这么多小节,这里还出现,就难免让人觉得有孚期望。 然后直到48小节。我觉得云博士这句话很有道理也很重要,就是这1-48小节,我从你的材料组织方式来看,觉得这个曲子的长度绝对不应该是一个“小”奏鸣曲。 然后就到了第三个拉胯的地方了。 64-72,主要还是在70-72.72小节这个材料,虽然说54-63小节都有在用,但是它出现在这里很秃然,至少64-这里是没有的,你只把“前半段”动机作为材料,然后在72小节这里秃然出现,这导致了材料的对比、重复出现平衡性问题,更何况你后面还是“再现”,再现的材料对于54-72小节来说则是全新的,这里很难感受到你有很好的交代,而我觉得这里的和声也有问题,72小节突然颓下去了。 72、73小节前后两端对不上号。我就觉得比较着急了。 第二第三乐章总体都要好很多。可能还是因为第一乐章东西太多了,但是你给的时长又太短了。就像上面讲的这个64-72小节,如果是我写,64-71小节的材料还值得再来至少8个小节。 还有第四个问题哦。上面我讲到拉威尔注意“终止式”,与其说他注意终止式,不如说他的新古典主义是注意句法的。在这里回云博士一句,这个曲子,我觉得无论是下方评论说的像拉威尔,还是我说的德彪西,其实指的都是二者的“古典主义”作品,德彪西晚年的几部作品回归的是“法国古典主义”,不过仍然带有典型而强烈的他的个人风格。那么无论是德彪西还是拉威尔的“古典”主义,都是很注重句法问题的。我觉得这里面没有得到这二者“句法”的精髓。 然后,如果你问我,句法是什么。那么这边并不想详细的讲。但是我可以推荐一篇论文,也许你在美国有更好的论文可以看,或者可以看勋伯格英文原版《作曲基本原理》。 那么在这里推荐:郭新,三个英文音乐术语的辩义、溯源与应用——勋伯格调性音乐理念对西方分析学科和曲式教学的影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这篇文章对短句(sentence)、独立乐句(sentence)、平行乐段(period)三者的进行了辩义,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
网友点评
网友点评
作品信息:
提交时间:2020/5/5 11:29:17
参赛作者:果果大树小树
评委得分:8.71
网友得分:9.21
本届排名:第3名
欢迎为本作品指数打分
- 人气排行
- 热评排行
- 电车开过路口的安全栏放了下来樱... 116
- 炸酱螺蛳粉 86
- 破晓 49
- 飞鱼拭血以绣春 41
- Two Poems of Robert Frost 38
- 浮岛上的漫步 36
- 右手练习曲 36
- 钢琴曲 情境音乐 31
- 【拟淘汰】f小调前奏曲 29
- 大型双主题赋格曲 28